做品牌就是做口碑,良心墊底
2017-11-14
點擊次
塑造一個成熟的品牌,需要好多年的付出。可是,毀掉一個品牌,也許就是一念之差。好的品牌,通過口碑也會達到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。做品牌,就是做口碑,就是要憑良心做事!
一個品牌,作為一桌人吃飯談論的話題,10人中有2個人說這個品牌不好,其他8人說好,那么這就是個好品牌,因為,即便再好的品牌也不會滿足所有人的喜好。但是,如果10個人中只有2個人說好,其他人都說不好,那么,這個品牌也許就不能存活多久,或者如果想存活,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來改變消費者的看法。
根據銷售的“250法則”,每個消費者身后都隱藏著250個潛在的消費者,如果一個人說產品好,那么可能會有250人最終都會有想購買該產品的沖動。相反,如果一個人說某一個產品不好,那么,他身后也會有250人在第一印象中知道這個產品不好。這樣看來,上面我們說到的10人中有8人說某一產品不好,那么這個品牌至少會有2000人對這個品牌在心理上排斥,如果這個效應裂變下去,會把這個品牌毀掉。
那么,這8個人是如何對某品牌形成不好印象的呢?造成消費者對某一產品不懷好感的原因很多,例如服務態度、售后服務、購物環境、產品質量等。其中,初次購買某一品牌產品,產品質量是影響消費者是否今后重復購買的關鍵因素。如果消費者購買了此產品,結果這個產品讓他失望,他會有兩種反應:一是反饋給商家,不過這樣的消費者很少;其二,他們會永遠不再購買這個品牌的產品,更可怕的是如果有機會,他會在朋友聊天中傳播這樣的信息。
我們究竟把消費者對我們產品抵觸的責任歸咎于誰呢?廠家,廠家,對,就是廠家!我們知道,在食品界,品質及口感為先。可是,有的廠家,為了追求品牌的快速成長,急功近利,違背自己的良心以次充好,以為這樣可以瞞得過消費者。的確,在一個品牌建立之初,消費者對這個品牌還不熟悉,憑著試試看的態度購買你們的產品。廠家“黑心”結果是讓自己受到懲罰,讓消費者談此產品滿懷抱怨,不好的印象在消費者中蔓延,結果毀了品牌,毀了廠家。
做品牌,是個長遠的工程。做產品,要憑良心,要經得住消費者檢驗。試問,對于產品的開發,上市之前廠家自己的良心關能過了嗎?自己的產品自己都不愿意消費,就別指望消費者了,消費者根本不是傻瓜;那些違背自己良心做事的企業才是傻瓜,因為,這些企業即便贏得了當前,卻失去了未來!
做企業,人在做天在看,不是沒人在場就可以偷工減料,弄虛作假。有很多企業在做事的時候,都是存在僥幸心理,以為反正消費者看不到我們原糧是從哪里采購的,在哪里加工的,可是,不要忘了,你們做的產品最終還是要到消費者手里,他們才是決定你企業存活多久的根本。
做品牌,特別是剛剛起步的中小企業,切莫急功近利,要有長遠眼光,憑良心做企業。不論研發什么產品,首先要讓自己問心無愧,只有這樣,才可能贏得消費者的青睞。跟風式的發展,只能存在一時,不能堅持長久。
做企業就該先做人,做一個有良心的人,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,只有這樣,我們才可能生產出讓消費者放心的產品。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中小企業在考察員工的時候,人品比能力更重要的原因。作為一個團隊,要求每個人都要把良心放到首位。
“用良心供應您的餐桌”,不是一句空話。作為生產型的企業,違背良心欺騙消費者的想法不要有。如果存在這樣的問題產品,寧愿不做,也不要到消費者手里,因為,這樣的做法無異于飛蛾撲火,引火自焚。做企業,特別是做食品,評價產品好壞的標準就是:這款產品,企業員工自己吃不吃,能不能接受;如果自己的員工都可以接受,那么,相信消費者也會接受的。
“做品牌就是做口碑,良心墊底”不應該只是句空話,要用行動來踐行! (禹田公司 趙剛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