稻盛和夫在《活法》里說到:“思維是畫筆,人生是畫布,人的思維不同,人生的畫卷也不同”。人們心中都有一堵墻,可能是老舊觀念,可能是固有經驗,阻擋我們前行的腳步;手里握著一把尺,將自己的好惡、審美、三觀投射到別人身上,阻礙我們換位思考,理解他人、接納不同。人只有應時改變,順勢而為、思變求變,推倒思維的墻,丟掉手里的尺,才能突破困境,描繪自己人生的精彩畫卷。
近幾年“世界那么大我想出去看看”“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”類似追求自由、向往自由的文案越來越多,而現實是絕大多數人在房子、車子、票子、孩子之間掙扎,在我們的思維里是這些東西阻礙我們尋找自由、到達遠方。我們一邊羨慕他人的自由灑脫,一邊為現實生活焦慮。但實際上,自由與現實并不矛盾,是時候拆掉這堵墻,改變這種思維了。我認為“自由=能力-欲望”,獲得真正的自由,要么提高自身能力,擁有掌控生活的資本;要么降低欲望,在一餐一飯、一朝一夕中修得知足,守得清歡。如果一直困于思維的墻,既不能從平淡生活中感受小幸福,又不愿意做出改變,提升追求自由的能力,將永遠困于自己狹小的世界中。
對于個人生活而言,思變求變,能幫助我們突破思維困境,獲得內心的豁達與幸福。對于企業而言,不變不通,變則通,通則久。
企業要思變求變,可以采取優化組織結構、精簡流程、降本增效、改進產品、提升服務等多種措施。但在此過程中,無論是高層管理者還是基層員工都需要解決“換腦筋”的問題。首先,要堅定地走出舒適區。簡單有效的道路誰都喜歡走,但走的人多了,機會就越來越少。這時,我們就應換上迎難而上的腦筋,持之以恒地做那些難而正確的事。即便是微小的行動,如果選對路,也一定會帶來可觀的持續的發展。其次,換掉經驗主義腦筋,避免用過去預測未來的行為模式,而應該站在未來,看現在。過往經驗可貴的不是形式內容,而是其底層邏輯,當年這樣做是基于什么情況、什么條件,為達成什么目標,只有充分了解了其底層邏輯,經驗才能發揮最大的價值。另外,變不是盲目地、極端地瞎折騰,思變的同時也應思危,考慮風險、規避風險,和周期共舞;思退,要有成本意識,克制貪婪,做到專注。居安思危,欲進思退,欲通思變,才能走得長遠。
思變不僅是一種心態,更是一種行動指南,激發內心能量、接受變化、擁抱變化,與時代同步、突破自我,成為自己人生故事最精彩的畫師。
(財務部 楊志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