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過半百的人了,再談這個話題,似有不妥,會被人認為老不正經。相守幾十年的愛人,往往早已變成了親人,多了親情,少了激情,就像左手摸右手,心里不發抖。但能真正相守幾十年的兩個人,也許就像極了左手和右手,融合成了一個人,至死不渝。
看到世上少有恩愛一生、永不后悔的靈魂伴侶,多是吵吵鬧鬧、湊合過日子的世俗家人。就想借這個話題說兩句,也許會對尚未成家的年輕人們有所啟示吧。
在絕大多數過來人的眼晴里,良配就是郎才女貌,不吵不鬧;起碼要門當戶對,相互般配;如此才能白頭到老,相伴一生。而在年輕人的眼里,愛情似乎更偏向于當下的感受,甚至部分人只追求愛情的“觀賞性”。但我認為,靈魂伴侶更應該是三觀一致,一生同頻。喜愛對方的才貌,欽佩對方的靈魂,包容對方的缺點,追隨對方的言行。不離不棄、相互忠誠才能夠執手一生,相愛一生,一路同行,走過山高水長,看遍世間風光。當然,這確實很難!
愛情是個寬泛、空虛的話題,千對夫妻千對樣,很難描述。但自從看了一篇描述林徽因和梁思成愛情的文章,又似乎覺得世上有了一個樣板,值得人們憧憬和向往。實話說,我原來一直對林徽因有偏見,認為她雖有才貌,但心性輕浮,導致徐志摩、梁思成、金岳霖三個人為她糾纏一生。但她的人生軌跡,證明了她對愛情定位的準確和把握,改變了我對她的看法。人的命,天注定。不得不說,林徽因是幸運的,雖然幼時沒有美滿的家庭,但上天給了她一個優秀的、十分寵愛她的父親,帶她讀書游歷歐州,開闊眼界。而正是因為擁有這份閱歷造就了她傳奇愛情的一生。在那個年代,這是非常不容易的。沒有這個經歷,就沒有她與徐志摩的相遇,就不會有《你去》、《變與不變》、《偶然》這些傳承一世、浪漫委婉的詩篇。沒有她父親林覺民與梁思成父親梁啟超的世交,就沒有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相遇,也就沒有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留學相伴,沒有兩個人對建筑學共同的追求,當然也就沒有了東北大學建筑系的創建,沒有了戰亂時一起在云南昆明、四川李莊的逃難,更沒有了兩人沉淀愛情、相伴相守的煙火氣。當然,沒有中國哲學第一人——金岳霖一生不娶的相守,北京總布胡同、云南昆明的相伴,就不能佐證林徽因的優秀、忠貞和高尚的靈魂。在和這三位追求者相處的過程中,林徽因看得透,也能拎得清,做出了最佳選擇。所以,僅就愛情而言,林徽因活成了一個傳奇,她不缺浪漫情懷,卻也不會輕易被浪漫沖暈頭腦;她享受愛情的甜蜜,卻絕不會做愛情的俘虜。她真正詮釋了什么叫活得通透,什么叫拿得起、放得下,什么叫簡單純粹、明亮坦蕩的愛情。
我們或許終其一生都不會像林徽因一樣遇見三位如此優秀的追求者,將愛情融入傳世的詩篇和文學作品中。但抽絲剝繭,拋開愛情表面的糖衣炮彈,我們應當看到林徽因除卻家世和才情以外的堅定心性。愛情,應當是健康的、積極向上的,它應該讓人更自信、更有動力提升自己。年輕人或許應該明白,愛情并非是失去自我,而是找尋真實的自我,忠于自我,相互包容,相互理解,如此才能長久相伴。
(資產管理板塊 張新一)